(資料圖片)
公主嶺市朝陽坡鎮東興隆農機合作社的負責人李振軍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專家”,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的玉米種植已經全部采用秸稈機械粉碎深翻還田技術。他的本事是從省農科院的農業資源環境所負責秸稈還田課題項目的兩位教授那兒學習的。李振軍幾年前種植的30公頃玉米,在兩位專家的指導下全部采用新技術,玉米生長期間,省農科院專家還多次到其種植田查看實際效果,進行專業指導,當年就獲得大豐收。此后,在這位種植大戶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改變傳統的耕作模式,新技術也普及開來。
近年來,長春市農業農村局組建了近百支農業科技服務小分隊,深入一線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培養了一批“土專家”“田秀才”,通過培育高素質農民,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在我市農村越來越多新農人掌握了新知識、用上了新裝備、學會了新技術,也因此獲得了各種榮譽。農安農民李宗光所在的合作社創新采取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模式耕種,在保護黑土地的同時,農戶每公頃減少農資投入上千元,目前已推廣種植上萬畝,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他因此被吉林省人社廳評為高級農技師。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對引領新農民轉型,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鄉村人才隊伍意義重大?!敝袊鴦趧雍蜕鐣U峡茖W研究院研究員童天表示,從全國來看,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已成為新時代人才評價工作的新風向。確實,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是促進農業發展和實現糧食安全的關鍵。只有通過向農民傳授新的農業技術,才能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農業技術涵蓋了種植、養殖、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通過教育培訓和科技支持,農民可以學到最新的農業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農業裝備和先進工具,以及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等問題,即“藏糧于技”先要授農以技。
授農以技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政府可以組織專業培訓班或在農村建立農技推廣站,為農民提供系統化的培訓和指導。今年6月,長春鄉村工匠學院在吉林農業大學正式成立。在長春鄉村工匠學院,專家教師立足工匠學院,面向待入職學生、職業農民、技術骨干、致富帶頭人、勞模工匠人才、企業管理人員,將開展管理理念提升、技術技能提高、創新創業創造等方面的系統化培訓,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和農業的行家里手。
授農以技,就需要接地氣,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可以深入農田,與農民面對面交流,并提供實時的農業咨詢和指導。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移動技術向廣大農民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機械和市場動態,使更多的農民盡快獲取農業知識和信息。授農以技的重點是確保農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科學技術知識。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提供適用的農機具、農藥肥料等農業生產資料,并幫助農民解決銷售和市場接入的問題。
通過將現代科技與傳統農業相結合,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我們可以實現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保障糧食安全,并為農民增加收入。因此,“藏糧于技”,科學技術必須掌握在種田人手中,才能使農業得以快速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39139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