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2023年上半程已然成為過去時。
(資料圖片)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新勢力造車的處境,莫過于:“殘酷的大環境狠狠給了所有人一個下馬威,本以為會迎來溫暖的盛夏,沒想到是凜冽的寒冬。因此,家家的處境都各不相同。有人黯淡退場,有人起起伏伏,但也有人成功突圍。”
對于每一位參與者,眼下無疑都是在充滿荊棘的叢林中搶肉吃。最終,比拼的則為向死而生的決心與耐力。殊不知,剛剛過去的6月,僅從終端成績單來看,一些趨勢性的東西正在顯現。
而今天的文章,將會分成兩個部分,站在不同的維度去剖析與討論。接下來,首先登場的便是占據絕對聲量與關注度的“蔚小理”。
回來了,都回來了
北京時間6月29日,位于小鵬廣州工廠,小鵬G6正式上市。發布會全程參與下來,可以說20.99萬元-27.69萬元的售價,比預想中的還要低,幾乎已經做到了同級別“掀桌子”的地步。
作為見證者,不禁感嘆:“無法想象,2023殘酷的中國車市,竟然將一輛全系采用800V高壓SiC碳化硅、標配3C電芯、智能化硬件拉滿、最長續航達到755公里、最快零百加速3.9秒的產品逼到了如此地步。”
之后的專訪環節,很久沒有看到何小鵬這么開心的模樣了,尤其是對比去年小鵬G9的那次慘痛教訓。其中,復盤最為值得分享的兩個回答。
首先,便是他談及了當下“蔚小理”之間微妙的關系?!敖裉煲粫r領先,不代表永遠領先。那個群還在,只不過我和李斌同學的交流要更多一點?!?/p>
顯然,話語背后,帶有著深意。
其次,何小鵬則聊到了對于小鵬G6的銷量預期,“我現在不方便透露太多,大家等著看結果,但至少每月破萬輛才算得上成功?!?/p>
的確,結合6月交付量,這家新勢力造車只拿出了8,620輛的表現。雖然環比層面正在回暖,但是身處“蔚小理”中,仍然是最差的存在,小鵬P7i與小鵬G9的貢獻,始終未能達到預期。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小鵬G6真的不容有失。至于后者究竟能夠帶來多大的增量,相信很快就將揭曉答案。
相比之下,因為 蔚來ES6( 參數丨 圖片)的鼎力相助,以及取消免費換電立減3萬元的在政策助推,蔚來終于重新回到了1萬輛大關以上,共交付新車10,707輛。
接下來,完全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與轎車版同價的 蔚來ET5旅行版逐漸起量,以及NT2平臺其它車型的逐一歸位,蔚來沖擊儼然將會沖擊更高的目標,讓自己重新煥發競爭力。
實際上,早在一季度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李斌已經向大家保證:“下半年,我們有信心實現新車月均交付2萬輛的銷售目標。”
之后,他還補充道:“長期來講,隨著規模、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關鍵部件的垂直整合,毛利率達到甚至超過20%是可以實現的。”
而在我心中,只要不出現太大偏差,產能端能夠持續給力,蔚來下半年單月交付新車3萬輛,也并非沒有可能。
反觀理想,6月第三周,當其創下0.84萬輛的銷量紀錄,李想位于微博又一次高調表示:“我們僅通過三款SUV,超過了BBA任何一個品牌在中國市場全部SUV產品的銷量之和;隨著純電車型以及明年理想L6的交付,我們有信心在2024年實現總銷量超過BBA;哪怕聚焦高端家庭用戶這個細分市場,也可以做出非常大的規模?!?/p>
更為不留情面的是,在被網友問及,“理想天天想著的是怎么干國內的友商,陰陽怪氣還不讓人對號入座”。李想直接回懟稱,“很多友商那仨瓜倆棗的銷量,有啥可干的?我們核心關注的一直都是BBA的盤子”。
顯然,狂有狂的資本。
這家新勢力造車6月共交付新車32,575輛,同樣再度創下歷史新高。至于背后的原因,足夠敏銳的戰略眼光,足夠準確的產品定義,足夠高效的終端執行,包括足夠親民的品牌文化、足夠狼性的公司調性、足夠合理的組織架構,顯然都占據了很大比重。
另外,進入2023年以來,苦苦推廣與堅守“增程”技術路線,理想終于踩中了“插混”綻放的風口。換言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下半程,礙于制造端的備貨與爬坡阻礙,穩定在月交付新車3萬輛,大概率將會是其常態,甚至會出現小幅度的波動。不過,待新一輪的擴產完成,年末理想預計也將沖擊月銷4萬輛大關。
屆時,又會迎來新的里程碑。
沒有銷量,就沒有未來
平心而論,造車終究需要規模,沒有足夠的訂單作為支撐,一切所謂的愿景都將是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類似的道理,除“蔚小理”之外的其它新勢力造車,也紛紛爛熟于心。
由此一家家來看,6月埃安繼續著強勢輸出,銷量達到45,013輛。但是進一步觀察具體組成,價格較為低廉、主攻B端出行市場的AION S與AION Y,無疑占據了最大的比重。
那么,一個略顯尷尬的問題順勢產生:“上述強勢輸出的背后,含金量究竟又有多少?”不知為何,總感覺今年的埃安,陷入到了被迫割肉沖量的怪圈當中。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則為極氪,雖然6月共交付新車10,620輛,算不上太過亮眼,但是有了極氪009、 極氪X以及極氪001位于各自細分市場的深耕,這家新勢力造車已經在終端消費者心中,建立起一個較為正面的品牌形象。良性循環之下,也將沖擊更高的目標。
至于哪吒與零跑,更像是處境趨同的“難兄難弟”。2023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不得不讓它們紛紛采用自我透支的打法,通過更加“變態”的產品力與性價比與之抗衡。
好在,僅就階段性結果而言,6月二者分別交付新車12,132輛、13,209輛,效果遠比想象中要好。后續,如果能夠穩定輸出,以及更多產品的加入,預計銷量還可以繼續環比上升。
與此同時,深藍在僅憑借SL03一款車型,6月就交付新車8,041輛。而接下來,隨著15-20萬元細分市場強有力的選手S7正式入場,勢頭還將進一步向上,月銷翻倍也很有可能。
反觀創維、嵐圖、飛凡、極狐、阿維塔,之所以把它們放在一起“拷問”,還是由于幾家出身各不相同的新勢力造車,交付量仍徘徊在3,000多輛甚至更低的水平線上。
而接下來,采用怎樣的辦法從泥潭中突圍,將會是一道無法回避的考題。同時,值得警惕的是,目前的消費大環境持幣觀望的潛在用戶仍有許多,終端活力的恢復遠沒有想象中的樂觀。
另一方面,兩位“大魔王”特斯拉與比亞迪的重壓,令主流價格區間的生存空間,還在被迅速擠壓。
進而,形成的連鎖反應便是,對于本就抵 御風險能力不強、產品差異化不大的新勢力造車,想要繼續開拓的難度呈現幾何倍數的增加。換言之,“窗口期”真的越來越小了。
文章最后,仍然想說的是:“實際上,中國車市本不需要這么多新勢力造車,所以大家都需要各憑本事活。”
無論承認與否,有限的資源終將越來越集中。下半程的主旋律,大概率會是繼續“分化”。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39139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