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劉天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之后,更安全續航更長的固態電池,將成為純電動汽車賽道中,下一輪技術軍備競賽的關鍵技術之一。
5月31日,上汽集團和清陶能源簽署增資擴股協議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推動2025年實現固態電池技術“10萬輛級”大規模量產落地,依托全球領先的創新技術為消費者打造真正安全節能、高性價比的“爆款電動車”。
在增資擴股方面,上汽集團將通過戰略專項基金上汽(常州)創新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下設的嘉興創頎與新能源專項基金嘉興頎駿一號向清陶能源追加投資不超過27億元。完成擴股增資后,上汽集團通過嘉興創頎、嘉興頎駿一號及嘉興創榮將間接持有清陶能源約15.29%的股權。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將與清陶能源深化在固態電池領域的合作,并加速固態電池的量產裝車。根據規劃,2024年上半年智己汽車將推出搭載固態電池的高性能、長續航車型,實現清陶能源固態電池的規?;慨a。
今年年內,上汽集團還將與清陶能源共同開發新一代固態電池產品,安全性能、能量密度、成本均優于傳統磷酸鐵鋰電池。在此基礎上,2025年上半年起智己、飛凡、榮威、MG將推出多款相關量產車型,全年銷量將突破“十萬輛級規模”。
其實,上汽集團在2020年和2022年兩次參與到清陶能源的股權融資中,累計對其投資約2.835億元,間接持有清陶能源約4.2%股權。上汽集團還同清陶能源組建上汽清陶固態電池聯合實驗室,攜手推動車用固態電池材料、電芯與系統的聯合開發,目前第一代固態電池已完成裝車試驗,在實現“系統級零熱失控”的前提下,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68wh/kg(相比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100%以上),測試車輛最大續航里程達1083公里。
在純電動汽車市場中,動力電池普遍為三元鋰、磷酸鐵鋰等液態電解質電池。然而液態電解質動力電池中的電解液具有腐蝕性,泄漏后不僅對人體和環境有著損害,還是動力電池熱失控主要“幫兇”。
為了避免動力電池熱失控以及更高的單體能量密度,車企、科研院所、動力電池企業紛紛探究新的動力電池技術路徑,鈉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固態及半固態電池層出不窮。
在不同動力電池技術路徑中,體積更小、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充電速度更快的固態電池備受追崇,有業內專家認為,未來固態電池將替代目前主流液態電池。
因此,日產、福特、大眾、寶馬、本田等眾多車企或采用投資或采用自研的形式押寶固態電池。以日產為例,在“日產汽車2030愿景”中,明確5年內將投入2萬億日元用于固態電池研發,到2028財年推出搭載日產獨創全固態電池(ASSB)的電動車型,并計劃在2024財年在日本橫濱建造試點工廠,在材料、設計和制造工藝等方面不斷對試點生產進行研究。同時,全固態電池(ASSB)能夠將電池成本降至每千瓦時75美元,同時通過不斷的創新,未來將成本進一步降低至每千瓦時65美元,以實現電動車型和燃油車型的成本平價。
今年1月份,寶馬集團與美國初創公司Solid Power啟動下一階段全固態電池的聯合研發,并在電池制造中心(CMCC)復制Solid Power的固態電池試生產線。根據規劃,Solid Power將在2023年向寶馬集團交付車用固態動力電池,到2025年寶馬集團將推出首款固態動力電池原型車,2030年之前將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
縱使車企有著完善的固態電池裝車時間表,但技術難題依舊困擾著固態電池的量產進程。掌握固態電池專利數最多且最早一批研發硫化物固態電池的豐田汽車,曾多次推延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并在2021年表示,全固態電池方面“進展不樂觀”。
雖然固態電池研發進程中存在諸多技術難題有待解決,但絲毫不阻礙車企、動力電池企業追求大規模量產裝車的目標。在競爭激烈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之中,固態電池將與激光雷達、自動駕駛等成為下一輪技術軍備競賽的核心。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39139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