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汽車4月3日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越來越多的車企被卷入這場“降價傷企業,不降價傷銷量”的價格戰中,供求關系失衡的汽車市場將走向何方?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清楚導致這次降價潮的原因是什么,中汽協給出了四個成因:
1、傳統燃油車銷量低迷,庫存處于高位;
2、國六排放標準關于RDE的要求臨近實施;
3、合資品牌以價換量提高市場份額;
4、地方政府要提振經濟,助力區域產業發展。
就目前來看,這一輪降價潮所帶來的影響,已經初步顯現。先來說結果:車市銷量下滑、二手車市場地震、新產品定價系統紊亂、消費者持幣待購,車市洗牌加劇。
一位車企負責人告訴網易汽車,市場如此降價,勢必會導致曾經新車價格堅挺或者品牌溢價較強的企業出現嚴重的銷量下滑,而在二手車市場,像CR-V這些保值率較高的車型,也將會被打下神壇。
這一說法在二手車市場也得到了印證,據了解,在廣西的一個二手車市場里,那些手握10臺左右車源的二手車商已經消失了30多家。
由此可見,價格戰不僅沒有令車市出現預想的火爆場面,反而加劇了部分消費者持幣待購的觀望心態,如若任其發展,勢必會對汽車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造成極大損害。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表示,補貼行為不應有任何選擇性或針對性,應從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出臺普惠性汽車消費補貼政策,讓利消費者。
中汽協也表示,價格戰不會長久,物有所值是永恒的商業法則,汽車企業應該著眼長遠,在產品技術、質量、服務、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
針對接下來車市的發展走向,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路嘉敏給出了三個階段的預測:
階段一:政企聯合促銷,類似“囚徒困境”。預計3到6月底,各地開展價格補貼、各汽車品牌加入價格戰,短期內將對銷量增長形成有效拉動,但中長期看,價格體系混亂也會造成部分消費者持幣觀望,同時降幅較大的車企品牌力受損或不可逆轉。
階段二:價格戰長期存續,但消費者更多聚焦“技術、產品、服務”,市場份額向頭部集中。在此階段市場份額將加速向頭部自主及新能源品牌集中,二三線品牌市場份額或面臨長期下滑趨勢。
階段三:部分二三線品牌及新勢力出局。價格戰結束的標志往往是尾部車企退出,實現市場出清。因此,弱勢合資品牌將逐漸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國市場;弱勢造車新勢力或面臨收購整合。
對此,你怎么看?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39139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