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發布了去年2月份拍攝到的,野生白色大熊貓活動的珍貴畫面,拍攝地點是在四川臥龍,也是非常罕見的野外記錄,研究者表示,這只大熊貓幼年時期的皮毛顏色是雪白的,而成年后就會變成白金色,看起來美麗極了。
全球唯一白色大熊貓長大變金白色
通過查看研究拍攝到的珍貴畫面,研究者表示,這只野生白色大熊貓看起來狀態非常良好,畫面中的它不僅在雪中漫步,而且還背對著相機“打坐思考”了大約3分鐘的時間。之后,相距1公里之外的另一臺相機,也拍攝到了它穿過小河溝的畫面。
研究者表示,最早拍攝到它的畫面,是在2019年的5月份,當時它還是一只通體雪白色,跟隨著媽媽一起活動的幼年大熊貓,而在時隔大半年后,當它再次出現的時候,它都是獨自活動的,而且毛發也開始出現了淡淡的金黃色。
研究者認為,這些變化說明,它已經長大了,年齡至少有3歲左右了,已經離開了自己的媽媽,獨自在野外環境中謀生了。而且從它的身形來看,這只白色大熊貓胖胖的、壯壯的,看起來非常健康,這也代表它完全具備了野外謀生的能力,而且在臥龍生活得非常好。
相較于其它我們熟悉的大熊貓而言,這只大熊貓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沒有一根黑色的毛發,就連大熊貓典型的黑眼圈,它也是不具備的,這讓很多網友調侃:或許是一只北極熊跑到了我國四川臥龍地區。
事實上,這其實是白化病的原因,研究者表示,在脊椎動物中,白化病還是比較常見的,一般都是由于基因突變而導致的,無法和自己的同類一樣,但是通過現有的研究來看,白化病似乎并不會影響到白化物種的健康,當然,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入了解,才可以徹底解答相關問題。
除了白色大熊貓,還有棕色大熊貓
說起來,人們第一次發現白色大熊貓,是在1990年,但是發現的地點是在陜西秦嶺地區,當時工作人員在保護站附近陪同客人參觀的時候,聽到竹林中傳來響聲,很快就看到一只模樣奇怪的白色大熊貓從中走出。
此后,在1991年和1992年,在秦嶺地區,也都陸續發現了其它的白色大熊貓,不過由于數據不足,所以不能判定究竟是多只白色大熊貓,還是僅有一只白色大熊貓。
說起來,除了白色大熊貓之外,還有一種同樣罕見、珍貴的棕色大熊貓,它們看起來就好像是大熊貓“墨水不足”,導致原文應該是黑色的地方,都變成了有趣的棕色。
根據資料顯示,在陜西秦嶺地區,一共發現過6只棕色大熊貓,它們和白色大熊貓一樣,都屬于基因突變的大熊貓變種,而科學家們在研究棕色大熊貓的過程中,更是提出了一種匪夷所思的觀點:它們正在返祖!
棕色大熊貓正在返祖?
陜西秦嶺地區和四川臥龍地區,一直都是珍貴的野生大熊貓所在地,根據當地居民介紹,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曾經在山里見到過棕色的大熊貓,甚至還有人表示,自己見到了一家三口都是棕色的大熊貓。
這些目擊者的描述,也讓科學家們懷疑,棕色大熊貓可能并不是基因突變,而是原本就存在的大熊貓品種,只不過因為數量稀少,所以一直都沒有劃為獨立的種群。
而通過研究,科學家們也發現,棕色大熊貓要比我們熟悉的黑白相間的大熊貓,更接近它們的祖先,因為現代研究認為,最早的大熊貓就是棕色的,這意味著,如果這群棕色大熊貓不是基因突變,那么,它們極有可能是正在返祖。
也就是說,在它們的身上具有更多的祖先特征,甚至有可能在習性方面,還保留著“吃肉”的習慣,畢竟大熊貓是食肉動物,它們誕生早期,一直都是吃肉的,只不過后來因為一些原因,而選擇吃竹子,但是在野外發現的一些野生大熊貓,仍然偶爾會被拍到吃肉的畫面,這意味著,野生大熊貓要比飼養的大熊貓更具有“野性”。
研究者認為,野生棕色大熊貓的數量可能也有上百只,不過由于他媽生活環境是相對封閉的,所以想要搞清楚并不容易,和這次新發現的白色大熊貓一樣,都需要進一步去核實。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39139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