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竹蓀之鄉”貴州織金,這片孕育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紅托竹蓀的土地上,長期以來面臨著竹蓀產品形式單一、品牌化程度低的發展痛點。而今,一支由貴陽人文科技學院精英學子組成的闖四方科研團隊,用專業與熱血打破困局——他們首次突破紅托竹蓀純發酵技術的卡脖子難題,成功將這一珍稀菌材轉化為獨具特色的低度白酒,讓“織金竹蓀”在白酒賽道上綻放新光芒。
反哺家鄉:從痛點中尋突破
作為從織金縣走出的大學生,闖四方團隊始終懷揣反哺家鄉的初心。在深入調研市場與解讀政策后,他們敏銳捕捉到白酒新國標發布后的市場機遇,更錨定了家鄉瑰寶紅托竹蓀的潛力:“既然竹蓀價值高卻開發不足,為何不探索它與傳統釀造的融合?”這一想法,開啟了一場跨越菌物與釀酒領域的技術攻堅。
傳統認知中,菌類與酒類的發酵融合存在諸多技術壁壘:菌類發酵易滋生雜菌、甲醇含量難控制、風味協調度低……這些長期制約竹蓀深加工的“卡脖子”問題,成為團隊的主攻方向。
五大技術創新:破解發酵核心難題
歷經無數個日夜的實驗攻關,闖四方團隊以五大技術創新啃下硬骨頭,讓紅托竹蓀純發酵技術實現從0到1的突破。
突破一:菌香酒香的黃金融合
依托強大研發能力,團隊創造性將紅托竹蓀與傳統米酒結合,通過精準調控發酵參數,讓醇厚酒香與清鮮菌香完美契合,賦予傳統米酒全新生命力。
突破二:非遺酒曲的升級迭代
在非遺中溫小曲酒曲基礎上,團隊精選貴州施秉“黎明”何首烏、金桂等特色原料,歷經100余次配比實驗,研發出專屬闖酒的發酵酒曲,為竹蓀發酵注入獨特風味密碼。
突破三:首創固態地缸分離發酵工藝
針對菌類釀酒易污染、難控溫的痛點,團隊摒棄傳統谷物發酵模式,創新采用“小鍋飯更香”的固態地缸分離發酵工藝。通過精準控制發酵室溫度、濕度、pH值,從根源上避免雜菌滋生,將甲醇含量牢牢鎖控在安全范圍,大幅提升酒體品質。
突破四:超濾澄清技術攻克渾濁難題
面對原酒渾濁物偏多的行業共性問題,團隊在學校支持下研發超濾澄清技術,精準過濾原酒中直徑較大的懸浮因子,不僅保留竹蓀與酒體的核心風味,更讓酒液柔順蜜香,經檢測甲醇含量低于國家標準22倍,實現“安全與口感”雙優。
突破五:構建“闖文化”情感體系
技術之外,團隊以《你與生活的闖樣史》為話題,將青年創新創業精神融入品牌,打造獨有的“闖文化”,讓產品成為連接消費者與奮斗精神的情感紐帶。
成果斐然:從實驗室到領獎臺的跨越
這份堅持與創新,讓闖四方團隊收獲滿滿:他們不僅成功推出“闖酒”品牌,更在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中斬獲特等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創業獎等多項榮譽,成為業界矚目的新星。
依托學校專業技術支持,團隊還將市場調研數據數字化,搭建起行業場景大模型與產品應用大模型,為技術落地與市場拓展插上數字化翅膀。
從織金竹蓀的故鄉到白酒創新的前沿,闖四方團隊用青春力量證明:青年的智慧與擔當,能讓家鄉的瑰寶煥發新生。此次紅托竹蓀純發酵技術的突破,不僅破解了竹蓀深加工的技術瓶頸,更彰顯了貴州青年“敢闖敢創”的雙創精神,為鄉村振興與地方特色產業升級注入了鮮活動能。未來,這支年輕的團隊還將繼續在創新之路上勇闖四方,讓更多人看見貴州的特色與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39139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