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小朋友和誰住在一起?”“走路會摔跤嗎?”盡管已過中午12點,但在浙江省眼科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杭州院區低視力視覺康復中心,主診醫生葉欣杰還在詳細詢問面前的患兒,問診的情況記錄了滿滿一頁紙,這個安靜坐著的小男孩全全是葉欣杰當天的第五個病人。半天低視力門診,醫生只看五個號。限號背后的原因很暖心。
限號背后是“匠心” 這個空間專為低視力群體設置
十年前,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建院時,特別開設了低視力視覺康復中心,該中心也是杭州市仁愛家園低視力康復指導中心所在地,這是國內為數不多專門為低視力群體設置的專屬空間。
低視力是指經過標準的屈光矯正、藥物或手術等治療均無法改善的視覺障礙,但患者仍然有潛力應用其殘余視覺功能參與生活和工作。造成低視力的原因有多種,如色素性視網膜炎、先天性白內障、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
“因為來低視力門診的患者是孩子,這些孩子因為視力差,性格往往較為內向,相關檢查的配合度不高,我們對孩子邊鼓勵邊檢查,另外,低視力康復要考慮的要素很多,所以往往要比別的患者多花費四五倍的時間。”葉欣杰說。
“我們想通過門診開設、科普宣傳,以及多年來的公益活動,讓更多的低視力群體和家庭知曉:一部分低視力患兒群體,比如先天性白內障患兒,經過規范手術治療和視覺康復訓練,是可以恢復正常視力的;還有一部分低視力群體可以通過康復訓練,利用殘余視力,參與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談到開設該中心的初衷,省眼科醫院副院長趙云娥教授說。(記者 柯靜 通訊員 葉倩)
在這個色調明亮的空間里,門口的道路有盲道設計、診室門口的把手凹凸起伏,針對低視力群體有專門的教室、生活場景模擬室、心理咨詢室等,葉醫生解釋,每個診室和教室門口都有可觸摸的盲文,幫助低視力及盲人朋友安全行走及獲取信息。
這些年,低視力康復中心的醫生們還先后在浙江省盲校、楊綾子學校、陽光愛心語訓中心等特殊學校開展定期檢查和生活訓練,累計已為670多名兒童開展眼病視力篩查和助視器驗配活動,還攜手國際特殊奧林匹克組織,致力“智障者視覺康復”。
功夫在診室外 用耐心澆灌光明未來
每次門診的患者數雖少,更多的隨訪和跟進,則“藏”在線下。定期隨訪跟蹤,醫生用更多的耐心和恒心,澆灌而出的是希望之果。
全全今年上小學一年級,一年半前,他和媽媽找到了低視力康復門診葉醫生,孩子因為先天性視神經萎縮,雙眼視力都在0.1以下,家人帶著他到處看病,到了讀書的年紀,即便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一家人一籌莫展。“我們給他配了電子助視器,帶他在診室里模擬了生活場景,每隔幾個月,孩子媽媽會給我們發來報喜的微信——今天寶寶會跳繩了、夏天學會游泳了……孩子一點點步入正常人的生活、學習軌跡。”葉醫生說。
在低視力視覺康復中心,還有一類視力很差的患者,經過醫生和家長“馬拉松”式的視覺康復治療和訓練,擺脫低視力的概率也很大。小舟今年3歲,是趙云娥教授和視覺康復門診陳思萍醫生看著長大的孩子。小舟3月齡的時候,查出先天性白內障;6月齡時,由趙云娥教授操刀進行了先天性白內障手術,“把渾濁的晶體摘除之后,孩子眼睛是超高度遠視的狀態,還是不能接收清晰的圖像,如果不加以矯正,同樣會形成弱視,所以手術后的康復至關重要。”趙云娥教授說。
手術后三個月,小舟父母在視覺康復中心,醫護手把手教他們給6月齡的孩子戴硬性角膜接觸鏡;等眼球發育相對穩定后,2歲半時,趙云娥教授為孩子植入了人工晶狀體,陳思萍等醫護帶著小舟和家人,學習穿珠子、捏豆子,教會了很多手部眼部的精細訓練動作,陳思萍說:“小舟從手術后有0.3視力,一點點進步,到現在有1.0視力。每一次復查,都是一次驚喜。”
今年3月初,在浙江援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啟明行動”三期項目中,作為參與者,葉欣杰看到很多像全全、小舟這樣的低視力患兒,“在適合的年齡,進行了規范化的視覺康復治療,這些孩子都會有美好明亮的將來。”隨著眼健康科普隨著我省優質醫療資源的輸出,越來越多的孩子將共享健康紅利、幸??鞓烦砷L。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39139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